【十本书】读书是一种相遇

2023-11-17中国教师报

    半生唯爱是读书。一个人的阅读史,也是他的精神成长史。回顾我的读书与成长历程,有十本书让我印象比较深刻,赘述如下。

    读诗足慰少年心

    我年少时无书可读,诗歌足以慰藉少年情怀。许多诗句如今记忆犹新,但已不是当年诗味,别有一番意绪。正所谓,年少不解诗中意,再读已是诗中人。

    初中时,买了一本《新华字典》,于是这就成为我初中时读得比较多的一本书。放假干农活时,抽空读;放牛时,在牛背上读。我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,并且把一些常用的多音字抄在本子上,有时还注上繁体。所以,我初中能比较顺利地读繁体的书文。后来我觉得方言很有意思,就将《新华字典》中与我家乡方言对应的字抄录下来,积累了不少方言中常见而不会写的字词,现在这些本子早已不知去向。高中时我有一位英语老师,听说他无书可读时就读《英文大辞典》;再后来我通过读书知道,鲁迅当年跟随章太炎先生学习,章太炎先生讲学的教材就是一本《说文解字》,鲁迅也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解读。现在看来,读字典也不失为一种笨而有益的学习方法。

    高一时,不知从哪里觅得一本《千家诗》,这应该是家中除了《新华字典》以外唯一的藏书了。记得那年暑假,酷暑难当,我随父兄一道,白天栽秧割稻,抢收抢种,到了晚上,家人都在外面乘凉,我躲在房间煤油灯下读《千家诗》,为我喜欢的一些诗撰写品析文字。任凭蚊虫叮咬,任凭母亲心疼而无奈地叹息,忘记了白天的劳累,独自沉浸在古人的诗句里,在诗中与他们相遇,也在诗中遇见了自己。两个月暑假,积累了厚厚一本品析文字,文字中间夹杂着少年心事。

    后来上了大学,可以在图书馆借书读;再后来工作了,可以随心所欲买书读。但我还是舍不得丢弃那本破旧污损的《千家诗》,因为它是我少年时期劳其筋骨后的精神慰藉,安抚着一个16岁乡村少年的心绪。

    读史早知今日事

    少年读诗,中年读史。陈寅恪先生有一句诗非常有名:“读史早知今日事,看花犹是去年人。”清朝诗人俞明震则有“读史难通今日事,闻歌不似少年声”的诗句。无论如何,历史书籍对我的影响至深。

    中学语文学过《史记》节选的文章,那时把它当作文学来读;我大学本科学的是历史专业,自然要读史家经典,《史记》被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,治史之人必读。读到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,其中有这样的文字: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”读到书中描写我家乡的文字:“是故江淮以南,无冻饿之人,亦无千金之家。”觉得文风简洁、准确、平实,值得咀嚼和玩味。

    后来参加工作,渐有年岁,所见人事纷扰,为消解胸中块垒,重又读起《史记》。中年再读《史记》,读出诸多人生况味。它写的是历史,其实写的是人,是对人的一种关怀。中年读史,把自己也代入了进去,对几千年前的事有了更深的同情和理解。

    《史记》像一段老菜根,细嚼之下,泛出一股苦味,却也苦得真实,苦得让人心绪渐安,似可略平心中浮躁之气。

    如果流落到荒岛,只能带上一本书,我愿意带上《史记》。

    20世纪80年代,我读大学三年级时,老师推荐我们读《美的历程》。这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史的书籍。暑假我从图书馆借来,薄薄的一本,左图右史,图文并茂。这是我第一次读李泽厚先生的书,对他华美的文字佩服有加;对于书中描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之美,震撼而沉醉。这对于我是一次美的启蒙与洗礼。书中精美的插图、优美的文字,甜糯浓酽,正好符合那个年代文化饥渴的青年之心怀。

    后来寻觅李泽厚的其他书来读,比如《中国近代思想史论》等,但觉得都不如《美的历程》的口味好。彼时正值暑假,我留在学校护校,终日无事,用了几天时间几乎将书中内容全部抄了下来。

    前几年在书店遇见《美的历程》增订本,毫不犹豫买下来,增订本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,铜版纸印刷,整本书的厚度几乎是当初的一倍。内容没变,却好像也无甚兴味再读。我现在这个年龄再读此书,似乎觉得此书对中国传统文化难免过于美誉,缺少批判,读之有些甜糯了。但这本书仍不失为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概览的启蒙书,李泽厚先生无疑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艺术启蒙学者之一。

    我所在的青岛中学每周一次“校长有约”活动中,我照例会让每个学生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赠送给他们。令我特别惊喜的是有许多学生选择的正是《美的历程》,内心非常欣慰,李泽厚先生的书不仅影响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,也跨越世纪,给“00后”新时代的学生以滋养和启蒙。这就是经典的魅力。

    20世纪80年代末,我读大学四年级,给我们上明史选修课的张海鹏教授向我们推荐黄仁宇的《万历十五年》,去图书馆借,被告知无此书。工作几年后才在书店发现此书,赶紧买回来补课。一读之下,果然惊讶,原来历史可以这么书写。它写得像是《雷雨》,《雷雨》写的是一天中发生的事,却将30多年的人事容纳在这一天的时空中。《万历十五年》写的是一年的事,却将整个明朝乃至整个中世纪的中国历史容纳其中。

    以前读一些历史著作,常常感觉语言无味,面目可憎,读《万历十五年》,觉得语言清新,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。作者夹叙夹议,一会儿隐藏在背后让历史说话,一会儿又跳出前台,钩沉史实,褒贬人事。作者文风轻松活泼,视野开阔,少有学究气味。后来知道黄仁宇是行伍出身,其后专攻历史,别有眼界与视角。

    再后来,黄仁宇系列作品在大陆热销,遍读之后,感觉还是《万历十五年》最好。

    读人方知心中情

    读书不仅是聆听,也是对话,更是相遇。在书中与他人相遇,有时候我们甚至在书中遇见了自己。

    大学时代的一个春天,坐在葡萄架的浓荫下,倚着石凳,读《傅雷家书》,宛如春风拂过心头。

    在给儿子的家书中,分明见到作为父亲的傅雷为儿子的成长苦心孤诣、呕心沥血;从中读到一个父亲热烈又沉静、微妙又率直的爱心;读到一个父亲的谆谆之言、殷殷之情。

    正如楼适夷在序中所说:“一颗纯洁、正直、真诚、高尚的灵魂,尽管有时会遭受意想不到的磨难、侮辱、迫害,陷入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,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湮灭,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,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,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重和爱。”这本书也一直保留在我的书架上。

    《黑骏马》是张承志20世纪80年代初的作品,第一次接触它是从收音机里听的小说连播,后来多次读它,并且因此喜欢张承志的作品。这是一部中篇小说,故事情节简单,写得克制而深情,每次读到最后都会流泪。这是一部诗一样的小说,又像是一首忧伤的蒙古长调,在广阔而辽远的草原上久久回响。

    20世纪90年代中期,李敖的作品刚刚在大陆面世。我在书店偶然买到一本《李敖自传与回忆》。当时我20多岁,甫入社会,经历着理想与现实的冲撞,正处在精神的苦闷期。读到《李敖自传与回忆》,与我心有戚戚焉。

    李敖一生三次入狱,虽屡遇磨难,但其特立独行的个性与人格,惊世骇俗的言行,从未更改。他早期的文风,风华绝代,侠骨柔情,偶尔带有淡淡的忧伤。晚年作品老辣,但也流于痞气,且稍显匆迫,反倒不如早期的文风从容。

    读哲能越时与空

    40岁以后读了一些杂书,其中偏爱那些对人的思维深度、广度、高度产生影响,甚至改变认知模式的书。

    迈克尔·桑德尔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,也是著名的政治学家和作家。10年前我在网上购得《公正》一书,读之难以放下。这是一本将何为“公正”这样一个理论性极强的话题,用现实中的各种事例加以诠释的典范。在伦理学著作中,难得有这样深入浅出、带着生活气息文风的作品。

    伦理不是墙上的影子,应该建立一种实践关怀的伦理,而不是纯粹的伦理、真空的伦理,伦理最终应该有实践的温度,现实的关怀,泥土的味道。

    书中有许多两难故事,也有很多似是而非的案例。作者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,结合从亚里士多德到边沁、从康德到罗尔斯的伦理观的阐释,让人豁然开朗。

    公正这个问题是一个永恒的哲学问题和伦理学问题,也是现实中的生活问题。它之所以永恒,是因为它可能永远没有正确答案,所以能激起人们无限的追问,同时又因为似乎没有正确答案,有时不免让人产生一丝无奈和惆怅。

    在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,人们越来越需要关注伦理问题。在人工智能时代,伦理学应当成为一门显学。教育伦理、环境伦理、医学伦理、管理伦理甚至技术伦理等,都应当是这个时代需要加以格外关注的话题。

    时间是什么?这是一个古老的追问。古罗马思想家奥古斯丁说过:时间是什么,如果无人问我则我知道,如果我欲对发问者说明则我不知道。

    我是学历史出身的,我认为历史就是一门关于时间的学问,让我们知道人类的过去,知道我们从哪里来,正往何处去。历史思维的训练,我认为就是培养人的时空观,看待任何事情都应该具备历史的眼光,把事物置于时间的长河中来考察。

    但是当我读完霍金的《时间简史》, 始觉自惭形秽。因为整个人类历史在宇宙时间中也不过是短短一瞬。

    当我们以宇宙为视点探讨时间的历史,则极大拓展了我们看待事物的尺度与眼界,也随之扩大了我们的胸襟与格局,甚至会颠覆我们的常识。比如时间可以弯曲,时光可以倒回,可以循着时间之箭回溯过往,重现历史。这也极大修正了我的历史观和时间观。

    后来读到关于时间社会学的书籍,重又发现时间还具有社会性。社会时间与时钟时间的节奏、速度、性质与功能并不一致。用社会学的眼光来看,时间异化了乃至具有社会规制的功能,时间像空间一样,成为人类生活的一种深刻的过程和结构。如此种种,令人深思。

  (汪正贵,教育博士,山东省青岛中学校长,青岛金家岭学校校长。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副理事长,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培计划首批专家。出版专著《教育从何处出发》《如何领导一所学校》《学校的转向》等。)

    十本书书单:

    《新华字典》(12版)

    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

    《千家诗》

    谢枋得

    王相选注

    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版

    《史记》

    司马迁 撰

    韩兆琦审阅

    中华书局2022年版

    《美的历程》

    李泽厚 著

    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

    2022年版

    《万历十五年》

    黄仁宇 著

    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

    2006年版

    《傅雷家书》

    傅雷 著

    作家出版社2020年版

    《黑骏马》

    张承志 著

    青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

    《李敖自传与回忆》

    李敖 著

   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

    《公正》

    〔美〕迈克尔·桑德尔 著

    朱慧玲 译

    中信出版社2022年版

    《时间简史》

    史蒂芬·霍金 著

    许明贤 吴忠超 译

    湖南科技出版社2014年版

(本文作者    汪正贵)